移动端

您所在的位置:九游老哥J9俱乐部官网设备网>技术首页>技术文献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蒸汽射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主要

来源:   2006年09月19日 08:54   1527
蒸汽射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主要特点
     针对现有冷冻干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我国蒸汽射流真空技术的开创人 石含玉 研究开发了蒸汽射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设备。(发明,号: ZL91111833.0 )。该技术打破了国内、外现有冷冻干燥技术的结构模式,大大简化了其结构和组成,大幅度的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和投资费用。大幅度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由于生产成本低廉,它不仅可用于生产食品也可生产中、低档食品。把一向称为贵族食品的冻干产品变为广大销费者都承受的普通食品。 
      蒸汽射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的主要特点: 
     1.结构简单,该技术大大简化了现有冻干设备的结构和组成:它没有造价昂贵、结构复杂的蒸汽捕集器、干燥箱内的制冷装置和大型冷站以及反复除霜系统,大幅度地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和投资费用(参见冻干设备流程图一和二)。 
     2.本真空系统可以直接抽除在冻干过程中物料升华出量水蒸气。抽速大,特别是在高真度下,一台蒸汽射流真空系统可以取代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机械真空泵。因为,其抽气速率是以 Kg/ 时来表示的,机械真空泵的抽速是以立方米 / 时来表示的。例如: 100m 2 冻干机平均脱水能力为 100Kg / 时,即其体积约 0.1m 3 , 在 100Pa 真空度下冰晶升华时 , 其体积要增大 125 万倍 ( 125000 米 3 / 时 ) ,此大的汽体量对机械真空泵来讲是无能为力。同时机械真空泵大都是油封式的,不能抽水蒸汽,否则水蒸汽进入泵体会使真空泵油乳化,使其失去抽真空的作用。这也是在其前面必须设置蒸汽捕集器的原因。 
     3.效率高、能耗低。本机的脱水能力即抽汽速率是根据冻干工艺的特点而设计的。在干制初期物料升华速率很高(游离水),到干制后期升华速率就低得多,直至等于零(大部分是结合水)。所以本机真空系统设计的抽汽速率是变量的,在干制初期抽汽速率大,随着冻干工艺的进程而逐步降低系统的速率。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缩短干燥周期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蒸汽耗量。其生产能力比国内、外现有同等冻干面积的冻干机高出 1.5 到 2 倍。 
     4.干燥周期短,由于本系统抽速快,附助时间短,装料关门后,在 2-3 分钟之内即可达到所要求的真空度,不仅有效地防止预冻食品的解冻而且大大缩短了附助时间和干燥周期。不仅省去了冻干箱内的制冷装置也有效地保证了冻干产品的质量。 
     5.控制系统*:本机采用集中控制或程序控制,具有自动和手动功能。在干制过程中,所有参数都显示在触摸屏上,而且通过触摸屏对冻干工艺随进进行调控。检测手段齐全,除冻干设备所*的检测手段外,还*有自动称量装置。在整个干制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物料的含水量、料重的下降速度很容易判断物料的干燥程度。 
     6.工作可靠,维修工作量极少:在运行过程中只要工作蒸汽压力、冷却水湿度符合设计要求,其工作特性就不会发生变化。只要检漏合格,一次试车即可投入正式生产,勿需进行反复地、长时间的调试。其操作程序比老的机械式冻干机简单而可靠。 
     7.运行费用低:( 1 )、本机主要动力源是廉价的蒸汽,用电极少(主要是循环水泵和附助设备用电);( 2 )、省去了大能耗的蒸汽捕集器和制冷装置;( 3 )、投资少,效率高,干制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大大降低了设备和运行费用和冻干产品的生产成本。这是任何机械式冻干机无法与之相比的。所以说本机不仅可以生产食品而且可生产中、低档食品。它可以向广大消费者大量的提供高质量的、廉价的冻干产品。 
     8.本机的主要缺点是必需有蒸汽、即必需有锅炉。 
     由于蒸汽喷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所*的上述优点,是任何老式冷冻干燥技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它取代和淘汰现机械式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迟早的事,这也是科技发展,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九游老哥J9俱乐部官网设备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九游老哥J9俱乐部官网设备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九游老哥J9俱乐部官网设备网www.foodjx.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九游老哥J9俱乐部官网设备网www.foodjx.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