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瓜酱在网络上“火”了起来,不少网友被这种传统与创新融合的美食所吸引,纷纷下单品尝。
西瓜酱并非新生事物,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它是一种传统的家常美食,历史颇为悠久。其制作工艺融合了豆类发酵与西瓜的清甜,独具特色。传统做法是将精选的黄豆浸泡、蒸煮后,拌入面粉,让其自然发酵长满霉醭,之后再与新鲜的西瓜瓤、粗盐一同放入陶坛,在烈日下曝晒一个月左右。在这一过程中,西瓜丰富的糖分促进发酵,让酱体呈现出诱人的红润色泽,而黄豆析出的氨基酸态氮则赋予西瓜酱层次丰富的鲜美滋味。这样制成的西瓜酱,色泽红亮,酱香浓郁,甜咸交织,无论是直接下饭,还是用来炒菜、拌面,都别具风味,是当地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西瓜酱制作方式也在经历变革。一方面,面对市场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稳定性的更高要求,一些企业和手工作坊开始引入标准化生产流程。例如,东明的“双润西瓜酱”团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专家,对西瓜酱制作工艺进行系统解码,针对传统西瓜酱高盐、保质期短的局限,经过三年试验,创新研发出含16种原料、26味调料的低盐发酵工艺,将生产周期延长至180天,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满足了现代流通需求。另一方面,机械化设备的应用也逐渐改变着西瓜酱的生产模式。从黄豆的蒸煮、搅拌,到西瓜的破碎、原料调配,部分工序已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使得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然而,西瓜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有一些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但整体来看,行业仍较为分散,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品牌。不少传统手工作坊受限于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难以在品牌建设、市场推广方面投入足够资源。此外,虽然机械化、标准化有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地区,传统手工制作的西瓜酱仍占据主导,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如何在传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产品口味,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是西瓜酱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具有地域特色、传统风味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西瓜酱独特的口味和文化内涵正契合了这一趋势。而且,电商平台和新媒体的兴起,为西瓜酱等小众特色食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宣传平台。例如,一些西瓜酱生产企业通过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以及借助直播带货等方式,产品销量实现了大幅增长。此外,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西瓜酱产业,既能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又能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和品质,促进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西瓜酱产业若要实现更大发展,需在多个方面发力。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到产品包装、储存运输,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其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探索更多创新口味和产品形式,如开发西瓜香菇酱、西瓜辣椒酱、西瓜酱油等衍生产品,拓展市场空间。再者,注重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挖掘西瓜酱背后的文化故事,借助各类媒体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最后,加强产业上下游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西瓜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小小西瓜酱,一头连着传统饮食文化,一头连着现代食品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它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从地方“土味美食”蝶变为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喜爱的特色食品,在市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