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企业将在某展会上带来“人造植物猪肉”。近些年,随着“人造肉”概念席卷而来,人造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造肉产品开始进入市场。人造肉汉堡、人造肉三明治、植物肉鸡块等人造肉产品已在不少品牌餐饮店或鲜生门店上架。然而,“人造肉”市场持续火爆背后,其实是资本的热烈追捧。
伴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日益提升,人们也增加了对健康肉类产品的需求。而作为健康肉的“人造肉”产品近年来备受行业人士关注。现如今“人造肉”概念逐渐成为市场焦点。数据显示,植物肉市场将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5年将达279亿美元规模。在政策支持、市场空间广阔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人造肉赛道正日渐火热。
目前,国外“人造肉”企业已纷纷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国内A股肉类上市公司也紧抓“人造肉”风口,开始加速在这一领域布局。中国是非常大的肉类消费国,正在成为“人造肉”企业竞相角逐的重要阵地。据悉,某肉制品加工企业推出蛋白素肉战略新品类“素食界”,并联名“吃豆人”,推出手撕蛋白肉、蛋白火腿肠等系列产品,试水植物肉领域。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某次展会上,一公司将带来“人造植物猪肉”。据说,这是一款由纯素蛋白质配方合成的人造肉。其原材料主要来自豌豆、非转基因大豆、冬菇和米。同人们餐桌上的“真猪肉”相比,该款植物肉的饱和脂肪、热量都不高,分别不高于86%、66%,同时能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钙与铁。
其实,从概念上来讲,“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为原料经过挤压膨化等技术加工而成。而细胞培养肉则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不过,有行业人士认为,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如果不能在工艺、技术上做出创新突破,做不出动物肉的风味、口感,那依旧是“素食”,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在今年“双节”小长假期间,上海一家鲜生门店内人头攒动,而摆放汉堡肉饼的冷柜却少人问津。该“汉堡人造肉饼”不含任何肉类成分,主要由豌豆、大米、绿豆等植物蛋白及马铃薯淀粉等制成。一个汉堡饼重227克,售价高达59.9元。可以看出,“人造肉”面临价格、技术、消费者接受度低等多项问题制约,在国内市场前景充满变数。
当前,植物肉在市场上有着成熟的挤压膨化、拉丝蛋白制造技术,其原料主要是拉丝蛋白,追求接近动物肉的口感、外观和质地。而细胞培养肉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人造肉提取细胞技术还没得到广泛运用,生产技术和口感方面提高空间较大。不过,日前“在生物发酵技术与细胞培养肉”研讨会上,有团队透露,技术已取得关键性突破,细胞培养效率大幅提升。
环保、健康、肉类代替品,是目前“人造肉”主要卖点。尽管“人造肉”是一个朝阳行业,但是目前依然处于导入期。加上消费者对于人造肉产品大多只是充满新鲜感、好奇心,毕竟受到传统肉类产品饮食习惯、价格以及人造肉产品没有真肉的嚼劲,口感偏干偏淡,且缺乏粘弹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人造肉”企业还要持续在技术、工艺上多下功夫,提高拟真肉程度甚是关键。
我要评论